某個午后,一、二年級的小頑童在圖書室木造地板玩耍,身為社工員的我當下也許過於疲憊,呼喚著8歲的東東讓我倚靠著背休憩,東東害羞又安靜的靠近,我見狀毫不客氣地背靠著背,東東不斷的直問:「阿姨這樣可以嗎?會不會不舒服?…」8歲的他相當在乎是否能給予社工員一個舒適的協助,我瞇著眼睛喃喃地碎語:「好舒服喔!謝謝東東的背,幫了阿姨好大的忙。」東東安靜體貼地承受著社工員身體重量,溫柔氛圍無限擴散。
此刻,忽地感受一有龐然大物飛撲而來,同是8歲的小春抱上我的大腿,直喊:「阿姨是我的,我也要抱抱…」訝異小春此舉之餘,自然而然地攏著他的身軀,給予他一個安慰擁抱。
小春是智能障礙的孩子,不願意親近他人,見到大人總是害怕地逃離,一人獨來獨往、自言自語著…那日的擁抱以後,他時常貼近社工員與課輔老師。
無意間,我們敲開了他的防備,他開始會一字一句緩慢地表達,邀請大人參與他的遊戲,或向他人展示積木成果,也許是不再懼怕他人的恥笑,小春這孩子開始了他8歲童真,閃耀自信又羞怯的色彩。
法國作家聖修伯里(小王子作者):「也許愛就是我引導你回到你自己的一個輕柔的過程」。
透過擁抱這動作,我們反省給予孩子各種的教育方式,肯定、讚美、引導…卻輕忽了肢體語言的力量,輕而易舉小動作,卻能給予最為深沉而直接的愛。
(文/社工 陳縈嬋)
刊登日期:2013-05-10
維護單位:資訊室 |